儿童糖尿病一般都是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儿童,因为儿童的自我意识以及辨别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就要看妈妈们是不是够细心了,下面我们来说说怎么来判断孩子得了这种病:
怎样判断儿童糖尿病?
第一、临床表现:
(1)起病较急。约有1/3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炎症为明显的症状。
(4)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第二、实验室检查:
(1)血糖
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理想者多>14%。
(3)尿糖
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4)血脂
未经治疗者血脂显著增高。
(5)β细胞功能测定
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一旦确诊,作为患儿家长不要再花过多时间浪费在难以置信与重新确诊上,及时给患儿进行治疗,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免耽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起病较急。约有1/3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2)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3)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炎症为明显的症状。
(4)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异常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前兆。
第一,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小便频繁现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现尿床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糖尿病检查。
第二,出现频繁口渴现象,甚至夜间多次起床喝水。
第三,突然消瘦。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
第四,疲乏无力。
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较为委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第五,饭量大增。
这个特点很容易被忽略家长多认为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正常情况,但应注意是否出现其他糖尿病征兆。
第六,易感染。
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久不愈合。
而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第七,出现频繁腹痛和呕吐现象。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而加重病情家长要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有足够掌握,以便提供给医生足够的诊断信息。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Ⅰ型糖尿病的危害很严重,如果血糖短时间迅速增高,很可能导致酸中毒发生,甚至损伤肝肾。然而,由于儿童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不明显,有些患儿反倒会食欲下降,因此,常常被误诊。门诊上,不少患儿都是发生酸中毒后才查出了糖尿病。
“一旦孩子突然尿床、喝水猛增、一天到晚吃不饱或食欲下降、呕吐、肚子疼、乏力等,应谨防糖尿病。”专家建议家长要带孩子做个尿检,如果出现尿糖阳性,再进一步做血糖等检查确诊。
虽然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Ⅱ型糖尿病相比,Ⅰ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很难预防。但是,病毒感染等会导致胰腺损伤,可能增加Ⅰ型糖尿病风险。对此,专家提醒家长:一、不让1岁内婴幼儿喝牛奶;二、避免感冒等感染疾病反复发生。
2012-11-29 17: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