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否可以治疗面肌痉挛疾病?面肌痉挛大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一般女性较多。在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后来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的患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是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一般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由此可见,面肌痉挛带给我们的伤害很大,所以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就成了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药物是否可以治疗面肌痉挛疾病。
面肌痉挛用卡马西平:一般400~600mg/d口服时症状开始改善,600~1000mg/d时发作完全消失。但停药后可迅速复发,因而需长期维持治疗。持续好转率为35%,完全控制率为22%。因此可用卡马西平治疗面肌抽搐有肯定疗效,但需较大剂量,长期服用。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卡马西平常可出现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其有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面神经核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其异常放电有关。
面肌痉挛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每次0.5~1mg,3次/d服用,可使症状减轻,剂量加大后常有乏力、嗜睡等副作用。
面肌痉挛用巴氯芬(氯苯氨丁酸):首次用5~10mg/d,分1~2次服用,每2~3天增加5~10mg,直至每天30mg。48h后症状可明显改善,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面肌痉挛用.注射肉毒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面肌痉挛,一般打一针最长能控制一年,长时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可麻痹面部的神经造成人为的面瘫,所以当时打完面肌痉挛会控制。但长时间注射的病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面瘫的症状。
面肌痉挛用妥英钠:对面肌痉挛有一定疗效,但不如卡马西平可靠,故不作为首选。学者建议的用药方法为:开始剂量每日100毫克,每日2次,可于2~3周内增至300~400毫克。如果疼痛无缓解应停药,如果得以缓解则逐渐减量维持在6个月以上。
药物是否可以治疗面肌痉挛疾病呢?以上就是小编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专家指出,每个人病情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维护健康的根本所在。最后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有个幸福的生活!
2016-02-23 09: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