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小郭(化名)于8年前因感冒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伴双下肢紫癜,紫癜略高于皮肤,压之可褪色,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于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5天后紫癜消失。1月后发现尿中泡沫增多,诊于昆明某院,查尿蛋白(2+),诊为“肾炎”,给予“雷公藤”治疗,后加用口服中药,半年后复查尿常规阴性。此后多次复查均无异常。2年前患者因感冒后再次出现双下肢紫癜,伴膝关节疼痛,尿常规蛋白(-)潜血(3+),于当地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口服中药治疗半年后复查尿常规潜血(+)。后患者多次感冒,尿蛋白波动于(-)-(2+)潜血(3+)。患者于3天前复查尿常规示潜血(3+),今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紫癜性肾炎”收入我科。现患者一般情况可,纳眠可,二便调。
入院后,完善各种相关辅助检查,已明确断定,中医辨证施治,健脾养心,祛湿通络,给予循经护肾系统治疗。西医给予保肾、抗凝、补钙等对症处理。控制饮食依据低盐低脂低蛋白的原则,调节饮食,辅助治疗。住院3天咽部有痰症状消失,10天后小便中出现絮状物,免疫复合物开始排出,20天后复查尿蛋白成功转阴,潜血降至(+)。出院情况:现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腰痛、乏力,饮食睡眠可,二便可,心肺听诊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5g/L.
2012-11-29 1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