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多动症康复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小夕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今年8岁。自上学以来,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强,冲动、任性等个性特点。同学们集体游戏过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经常时而参与时而破坏,常常因未达到满意而与同学打架。不能遵守课堂秩序和学校规章制度,上课时很难安安静静的坐着,常常玩弄手指和学具,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或是发出怪声,小夕在课堂上经常随意离座走动;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的集中注意力,总是虎头蛇尾,写作业时经常是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字迹歪七扭八,经常抄错题,自己的学习用品经常丢失。小夕的学习成绩落后,体育成绩也很差,班主任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优点。所有任课教师大都认为,对他运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是,小夕反复无常、软硬不吃。个别教师对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课时,他不严重破坏课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错误之后,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向被打的同学道歉,或者当全班同学的面做自我批评,然而,每次批评过后,他仍然故技重演。

      二、案例分析

      小夕的这种不良行为表现,是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bity Disorder)。这种障碍是一种发展性行为障碍,以注意力缺陷为最主要的症状,并伴有多动(活动过度),冲动、固执和自控能力差等特征。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至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较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小夕的行为表现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即连续六个月以上,有以下行为中八条:

      (一)、经常心不在焉的摇动手、脚或坐在椅子上也不安静。

      (二)、很难安安静静的坐着说话。

      (三)、对外界刺激很容易分心。

      (四)、经常提问还没完,就抢着回答问题。

      (五)、在游戏和团体活动中,没有耐心依次等待。

      (六)、对于**指示,很难轻易服从。

      (七)、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的集中注意力。

      (八)、通常一件事还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

      (九)、很难安安静静的玩耍。

      (十)、经常多嘴多舌,喋喋不休。

      (十一)、总是又参与又捣乱。

      (十二)、常常反反复复的自言自语,看起来好像心不在焉。

      (十三)、对于在学校、家庭中的学习和活动的必需品经常丢失。

      (十四)、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做出对身体有危害的行为。

      小夕的行为表现(注意集中困难,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动作的精细与协调困难,情绪不稳定,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已有连续两年之久,目前国内外对此情况的归因大致为:

      (一)、脑组织损害,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剖腹产等多种原因所至脑缺氧、脑损伤等等。

      (二)、遗传因素。

      (三)、微量元素缺乏、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

      (四)、家庭心理因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

      (五)、有害物质中毒,如铅中毒等。

      通过医学排查及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其成因可以归结为家庭心理因素。因为,小夕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小夕被判给了父亲。他的父亲总像是很忙的样子,经常不回家,更没时间管他。有一次,他一个多月才见到他父亲,自从父母离异后,他的母亲从未看过他。实际上,只能依靠祖父母生活。祖父母总担心他受委屈,因此,给予他更多的是溺爱和袒护,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行动上满足小夕的需要。由于,小夕的父亲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因此,在小夕犯错误之后,仅采取高压与暴力的手段,造成父子情感疏远和对立情绪。这样做的后果使小夕非常崇尚暴力,认为暴力可以使人顺从。这样不协调的教育方式,造成小夕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不能体会**感受,以个人中心,以至于不能跟同学和睦相处。

    2012-11-28 1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