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HCV感染所致的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达75%~85,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丙肝患者普遍对丙型肝炎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大多存在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要尊重病人,把关心、爱心、微笑带给他们,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诚恳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与患者之间建立一份信任,运用心理护理,以礼貌得体的语言和文明规范的举止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实行人性化护理,提供多层面的优质护理,已成为科学护理的目标。

      健康指导:

      积极有效健康教育也是必需的,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指导他们认识丙肝的来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等情况。

      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此外,还要告诉病人,丙型肝炎只要在早期接受治疗就是可以治愈的,另外患者还应配合合理的卫生饮食、避免剧烈的运动或过度劳累。

      效果评价:

      通常情况下患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再重复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及遵医行为调查,并定期复查肝功能等9个项目检测2组复发情况。遵医行为调查具体方法:(1)按医嘱用药;(2)不滥用药物;不擅自停药;(4)戒除烟酒;(5)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营养,清淡饮食;(7)不能暴饮暴食;(8)保持乐观情绪。执行完成8项以上者定为完全遵医;不能完成任何1项内容者为完全不遵医;完成5项者定为不完全遵医。

      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失望、无助感以及情绪低落、自卑等心理问题。

      讨论:

      通过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是在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同时,并且对患者按计划定期随访及全程用药督导,随时帮助患者解决长期用药治疗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掌握了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长期配合治疗的自觉性,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医护人员除为了患者提供娴熟的医疗技术外,应重视加强积极有效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指导,加强用药监督指导,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树立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均有积极的作用。 

    2012-11-27 20:53:5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