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边天羽治系统性红斑狼疮验案

      某女,在25岁那年的春天,面部出现蝶形红斑,掌跖红斑、口腔黏膜溃疡,继而发热,体温达42℃,伴乏力,关节痛。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9×109/L,尿常规蛋白(+),RBC 0~2/HP;ESR 22m/h;免疫化验 ANA 1︰80(+)斑点型,ENA、抗sm抗体和RNP均(+);病理检查符合红斑狼疮;皮损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沉积带lgG(+);肝功能ALT(谷丙转氨酶)103U/L。入院后体温38~39℃,关节疼痛明显,掌跖红斑为深红色,伴有明显疼痛。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肝炎。

      西药治疗的方案 糖皮质类胆固醇相当于泼尼松每日80mg,次日体温降至正常;3天后,关节痛和皮疹痛减轻;2周后,尿蛋白消食,血常规趋于正常,ALT仍偏高,皮质类固醇减至每日60mg;一个月后,ALT降至40U/L,皮质类胆固醇减至每日40mg。

      中医治疗的方案 由于发热、乏力、面部蝶形红斑、两肋胀满、关节疼痛、掌跖疼痛性紫红斑、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属气滞血瘀之证。血瘀之邪影响气血运行,经络受阻,不通则痛,故关节及皮疹疼痛。治则为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给与疏肝活血化汤加减。治疗3个月后,患者面部红斑、掌跖红斑基本消退,关节及皮疹疼痛消失,化验指标趋于正常。出院后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1年病情稳定。

      本案解析:患者出现肝肾损害,特别是肝脏损害,必须排除病毒性肝炎和皮肌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主要根据是抗核抗体阳性及没有皮肌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本案采用中等计量的糖皮质类固醇和具有疏肝清热、活血化瘀的疏肝活血汤加减,效果很好。 

    2012-11-27 1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