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治疗及诊断解析

      遗传过敏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具有产生高IgE倾向,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常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及其他一些病理生理异常改变等有关,属于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

      诊断

      1.皮疹具有年龄阶段性特点:

      (1)婴儿期:皮疹常于出生后2~3月发生,好发于两侧面颊。病情较重以渗出性损害为多见,表现为典型的婴儿湿疹,1—2岁时开始缓解。

      (2)儿童期:由婴儿湿疹发展而成或于4~5岁首次发病。分湿疹型及痒疹型,前者以肘窝、胭窝为好发,后者以四肢伸侧为好发部位。主要表现为四肢屈侧呈皮肤粗糙、肥厚、有明显抓痕及色素沉着。

      (3)成人期:常起病于青春发育期;皮疹好发于肘窝、胭窝、四肢伸侧和两颈部,对称分布;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明显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抓痕,白色皮划痕阳性,酷似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2.局部常伴剧痒。

      3.常伴发鱼鳞病、掌纹症、毛周隆起、苍白面容及皮肤白色划痕反应等,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4.病人常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包括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枯草热或哮喘等。

      5.实验室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患者常有血清IgE增高。

      治疗

      1.应避免各种内、外致敏原。

      2.酌情选用1~2种抗组胺类药物口服。

      3.外用药治疗要根据病情来选用,糜烂、渗出用湿敷或糊剂;苔藓化肥厚者用软膏。

      4.皮损泛发,以上疗法无效时,可采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或静滴及静脉封闭疗法。 

    2012-11-27 14:59:17

过敏性皮肤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