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脊髓空洞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大宗病例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脊髓变性疾病,起病隐潜,病程进展极缓慢,病人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那么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介绍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
1、先天发育异常因脊髓空洞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脑脊液动力异常脊髓空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工作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为常见),空洞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形成脊髓空洞。另外,脊髓损伤、肿瘤等均可引起脊髓空洞形成。
3、血液循环异常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特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洞。
温馨提示:如果您还有想要知道或者其他感到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咨询专业的医生,以便获得更为详细的解答。
【本文由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经内科供稿】
2016-01-08 1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