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 控制缺血性中风发病源头
(1)长期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心房颤动)等。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习惯有: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3)具体措施:
①抗血小板治疗: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对既往有缺血性血管事件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使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对已发生中风的患者,应该终身服用阿司匹林;高危人群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开药,不可自行购买。
②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降压治疗可使显着降低中风的发生(或复发)危险性。控制高血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降压一定要达标:其中,中风后稳定期患者降压目标值为:轻中度脑供血动脉狭窄者血压应<140/90毫米汞柱,伴心衰或肾衰者应<130/85毫米汞柱,伴糖尿病的<130/80毫米汞柱,若一侧颈动脉狭窄≥70%,则收缩压最好为130~150毫米汞柱,若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应保持在150~170毫米汞柱为宜,若脑血管次全闭塞,则收缩压以<180毫米汞柱为宜;
◆要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如果血压不平稳,血压急骤升高,容易造成出血性中风,血压如果太低,容易造成缺血性中风,因此,最好是选用能够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的降压药。
◆降压药要坚持长期服用:千万不要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自己停药!因为血压降下来并不等于高血压被治愈,如果自行停药,会使血压再次升高,血压忽高忽低,经常波动,容易引起中风!
◆服用降压药的最佳时间:早上6点起床后立即服用,可以有效控制晨间血压的急剧上升,避免急性脑出血;尤其要注意不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睡觉前服用降压药容易使得夜间血压降得更低,容易发生脑血栓。
2012-11-12 16: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