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孩子由于患抽动症的时候自己还不会说话,所以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时刻观察孩子的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就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下面介绍几点抽动症的症状,以便于家长及时的发现和治疗疾病。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1.抽动症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不自主的、突发性的、快速的、反复发生的、无节律的、方式固定的运动或发声。
2.患者感到抽搐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但可强忍一段时间。
3.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厌烦、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能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项 事情而减轻,睡眠时可消失。
4.当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如看电视、读书、或做游戏时,抽动随之减少。
5.重复、刻板的语言或动作,强迫性的行为,冲动性的触摸动作,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破坏物品、自伤、伤人或侵犯别人的行为。
6.各类症状,有的同时出现,有的是先发生一类症状,一段时间后换另一类或几类症状,或各类症状交替出现。
7.发作时意识清楚。
【对孩子心理性格的危害】因为病症的症状表现使孩子常常被同学嘲笑捉弄,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出现自卑、孤辟的性格,甚至会对嘲笑者出现报复和敌视的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导致孩子日后步入犯错的道路。部分患儿在成年后甚至发展为精神分裂。
【对孩子个性发展形成障碍】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造成孩子继发性学习困难】抽动和不自主发生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孩子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出现继发性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课堂秩序,遭到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逐渐厌学、逃学。
【社交障碍及社会退缩】儿童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扩大,孩子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果孩子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治疗,尤其是不能控制抽动行为时,会对孩子与同学交往带来严重影响,孩子容易出现自卑、行为不成熟及品行纪律等问题,阻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及人际关系。
【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旷日持久的病痛,使许多抽动症孩子父母百般困惑甚至互相责备,长期高强度的压力、自责,较终引发婚姻破裂。据中国青少年犯错防控调查显示:在1292名违规犯错青少年中,竟有978名儿时有小儿抽动症或抽动症表现,占75%。更为严重的是,抽动症患者的反社会心理如一枚炸弹,不知何时引爆。
整个治疗过程中,家庭所占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大的。确诊孩子有抽动症以后,家长们不要过度地担心,虽然孩子的治疗比较麻烦,但是大部分预后是比较好的。需要注意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这个疾病的严重性和难治性,注意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关心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减轻孩子心理方面的压力。另外,不要提醒孩子的症状,家庭要和睦。这些都对孩子的治疗和发展有利。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6 14: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