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

      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及其巨大,对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有效的治疗,导致孩子的症状延续到青春期,甚至延续到孩子青少年。

      ◆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具体有哪些

      1、发声抽动。可表现为简单性发声,如清嗓、咳嗽,作出鼻吸气声、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也可表现为复杂性发声,如重复言语或无意义的语音、无聊的语调,重复刻板同一的秽语,至少有30%病儿出现秽语症。发声抽动症状可以是首发症状,也可在运动抽动后出现,或两者同时出现。一个病儿可出现多种抽动症状。据1992年分析了88例病儿,发现每例平均出现抽动项,以出现2~5项症状为多。

      2、伴发行为症状。除抽动症状之外,较常见伴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强迫思想、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以及情绪障碍等。伴发行为症状可不同程度地引起病儿心理困扰,影响病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3、运动抽动。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简单性运动抽动常见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翘鼻、伸舌、转头、点头、伸脖、张口、耸肩、挺腹、吸气等。复杂性抽动呈奇特的多样的姿态、怪样丑态,如冲动性触摸人或物、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耸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或反复出现一系列连续无意义的动作。

      中医文献中没有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相对应的病名,但据其临床特点,应属“肝风内动”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本病系风火痰湿为患,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风火痰湿为标,肝、脾、肾三脏为本,阴虚阳亢是主要发病机理。其病情复杂,往往虚实并见,风火痰湿并存。因此临床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健脾化痰、行气祛湿。

      在临床治疗中, 针灸主穴选用风池、风府配合太冲以平肝熄风、清泄肝胆之郁火;百会、四神聪、大椎以平肝潜阳、益气补虚、安神定惊;足三里健脾化痰,三阴交活血祛风,合用强壮脾胃,补益后天以益先天;合谷、太冲开四关,合阳陵泉以熄风阳、缓筋急、泻肝火。同时配合局部对症取穴,辅以耳压、拔罐治疗,以达痰消、络通、风止的目的,使机体重达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生活调理对于防止复发也有重要意义,如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少食寒凉厚味食品以免损伤脾胃等。同时由于该病与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很大关联,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卫生,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学习上要适度要求,减少心理压力,耐心帮助和关爱患者,防止精神过度紧张,避免情绪波动,并帮助家长和教师,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这对于防止该病的复发和加重也有很大帮助。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6 1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