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的预后

      目前抽动症或叫抽动障碍在整个社会人群的患病率达7.7%左右。遗传、神经生物线病变、免疫系统疾病乃至念球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诸多原因均可以导致抽动症的发生。“患者的初始抽动往往集中在头面部,随后慢慢向全身进行延伸、恶化。”而抽动症不断发展,将逐渐导致患者出现慢、发声型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型抽动障碍。此时,患者将在社会上表现得十分怪异,不受控制地嗷嗷直叫,一些完全不受控制的动作甚至会带来猥亵、干扰他人的误会。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1.抽动症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不自主的、突发性的、快速的、反复发生的、无节律的、方式固定的运动或发声。

      2.患者感到抽搐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但可强忍一段时间。

      3.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厌烦、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能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项 事情而减轻,睡眠时可消失。

      4.当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如看电视、读书、或做游戏时,抽动随之减少。

      5.重复、刻板的语言或动作,强迫性的行为,冲动性的触摸动作,模仿别人,猥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破坏物品、自伤、伤人或侵犯**行为。

      6.各类症状,有的同时出现,有的是先发生一类症状,一段时间后换另一类或几类症状,或各类症状交替出现。

      7.发作时意识清楚。

      本病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可在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但是仍有少数延续到成年,直至终身。实践中看到,女孩子比男孩子症状缓解慢;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如伴有秽语,强迫症状,重复语言等,治疗更需较长疗程。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若不予以治疗,自愈的机会极低。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可能做出一些损害别人利益、损害自己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来。再者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因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们太多的批评或讥笑,使孩子幼小天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或继发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行凶、自残、自杀等精神、行为的改变,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当孩子患有本病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找有经验的医生及早、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虽然在短期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麻烦,但对孩子的学习及未来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6 1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