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发生跟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可能都知道抽动症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抽动症的发病率是不较较好进行控制的,如果想控制较较好自身抽动症病情,患者注意事项有很多。那么、抽动症要如何控制呢?
小儿抽动症是近些年来才被慢慢认识的一种儿科疾病。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病,以为是孩子淘气,没有在意,待症状严重时再治疗就有一定难度了。所以,当发现孩子有眨眼、清嗓、甩头、伴有发声等等的抽动表现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大多数患儿的首发症状是不自主地挤眨眼睛,紧接着还会出现:皱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摇头、甩头、仰头等动作。随着病情发展,抽动症症状逐渐多样化,可交替出现耸肩、扭颈、踢腿、抖腿、扭腰、胸腹肌抽动、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当抽动症累及声带时,孩子常不由自主地发出哼、啊、咳等异常声音,或无明白故地讲脏话骂人。
抽动症以男孩多发,从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患者都有。该病表现为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样、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睡觉的时候消失。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表现为同一个症状;但过一段时间,又表现出另一组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有的家长误认为是患儿间断性的“坏习惯”,会不治自愈,或误认为眼科疾病、咽喉炎、支气管炎、或癫痫、多动症等。
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和反应性抑郁,出现社交障碍,造成同伴关系不良,受到同伴讥笑,误解,甚至欺凌;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出现了对立违抗,或违纪行为;也有的孩子为了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2011年新发表的欧洲抽动症指南,对于儿童抽动症治疗原则是,对于轻症的病例,尤其是初发的,可以采取暂时观察等待的策略,或只采用心理行为的治疗。而对于抽动症症状比较频繁的或较严重的病例,应该积极寻求医学上的帮助,通常需要药物的治疗。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4 16: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