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在各部位分别有什么表现?抽动症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很多抽动症的孩子都因为就医晚,导致孩子的治疗期延长、治疗效果不佳。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日常行为,有跟普通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1、单纯抽动:如孩子无意识、不可控制地频繁眨眼、挤眉、咧嘴、噘嘴、翻眼、咬唇、咬舌、吐舌、蹙额、噘嘴、毗牙、缩鼻、鼻翼煽动、张口、嘴角抽动等症状表现。
2、头颈部抽动:主要表现为摇头、伸脖、点头、仰头、引颈、挺脖子等症状表现。
3、上肢抽动:表现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较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耸肩、挺胸、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
4、下肢抽动:主要表现则是抖腿、踮脚、戳动作、脚踢、下蹲,走路呈现异常。同时也伴有喉部肌肉抽动,吭声以及吼叫声。下肢抽动表现为多样性,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下肢抽动的频率和强度有递增趋势。
5、躯干部抽动:多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一般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合理调护有利于抽动症的治疗
1. 和谐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
家庭是孩子生活与成长的主要场所,保证和谐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为子女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与责任,家有抽动症患儿的家长,更应该重视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言行要为子女树立榜样,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要合理、到位。子女的言语、行为受家长影响十分明显。在对子女的要求、管理父母,父母之间要保持一致,事先约定在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在子女的面前争执,可以背后协商,不让子女有为难或者有选择的接受,特别不要出现家长双方对子女要求宽松不一的场面。
2. 对患儿的理解、尊重以及要求的合理满足
家长首先要理解患儿的病痛,抽动症无力发生了什么样的症状,都是疾病的表现,不是孩子故意为之。因此,对患儿出现抽动症症状时不能斥责,或者强行制止,也不能卑视。就像我们患了感冒会流鼻涕、打喷嚏、发烧一样,哪位家长会说不让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因为任何一位家长自己也做不到。所以,不能强求患儿自己刻意去控制症状。
现在一个孩子面对六个长辈的家庭十分多见,还常见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患儿生活、上学、就医的情形,因而,常常有多人陪同一个孩子就诊的场面。这样的家庭环境,难免产生对患儿的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与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该根据家庭的能力、条件适当满足;不能满足的应该说明理由,加以引导,获得孩子的理解。
建立家庭成员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为子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每一位家长都要认真去做,并且要做好的职责。晚餐不要过饱,食物要易消化,睡前情绪要稳定,讲究个人卫生,并且不要开灯睡觉。
4. 适宜的运动
运动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而言不可或缺。研究认为,儿童早期(低于5岁)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其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发育以及提高社交能力等。加拿大儿科协会发布的一份健康指南说,从幼童时期开始,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减少他们在家里单纯坐的时间,而要增加他们身体运动的时间。因此,加拿大儿科协会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孩子运动时间。1至4岁幼童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运动,包括在地板上爬行等玩耍活动。4岁以上儿童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的中等以上强度运动。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4 16: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