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抽动症如何诊断以及误诊的原因

      孩子患抽动症的因素有哪些?抽动秽语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发育行为疾病,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以眼、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或伴有喉咙异常发音及污秽语言为主要表现。

      有些家长经常会发现孩子表现得很淘气、爱说、爱动、爱闹,甚至爱打架骂人,有些家长就会说,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现代较新医学证明,孩子的各种表现,只要是理智的,听话的,就都是健康正常的,若表现得过分,不能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这样的淘气的孩子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甚至是低智,痴呆的临床表现,也称脑功能失调,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困难,作业潦草;活动过度,动作过多,不能静坐,经常摆弄各种物品;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性情急燥,易激怒,做事常不顾后果和危险;这是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⑴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⑵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⑶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⑷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⑸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⑹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⒈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⒉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延后。

      ⒊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⒋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6-01-04 1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