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肌肉萎缩诊断有哪些方法

      肌肉萎缩诊断有哪些方法?该病在早期发现是关键,因此做好肌肉萎缩的诊断内容是发现病情的前提,下面请权威专家来讲述肌肉萎缩的诊断内容。下面向大家介绍诊断肌肉萎缩的方法中,应当注意的几种诊断类型。

      1、体格检查:肌肉外表观,这项检查是要通过两侧的对比,萎缩的范围,分布作比较,看看有没有肌肉萎缩的诊断要两侧对比,肌肉萎缩的范围程度,分布,两侧对称部位的相比,看看有没有肌张力,肌束颤动等。

      2、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早期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晚期在光镜下与肌源性肌肉萎缩不易鉴别。

      3、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播,有时可见束颤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大、多相波增加,大力收缩呈现单纯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运动诱发电位有助于确定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4、其他:血生化、CSF检查多无异常,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可轻度异常,MRI可显示部分病例受累脊髓和脑干萎缩变小。

      肌肉萎缩诊断有哪些方法?肌肉萎缩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给患者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很多人对肌肉萎缩都不是很了解。上文已经对肌肉萎缩的诊断内容做了介绍。希望患者能通过对上述肌肉萎缩诊断内同的了解,做到早期发现并治疗肌肉萎缩。


    【本文由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经内科供稿】

    2015-12-29 1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