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开始几年,特别是第1~2年,是阻止关节发生不可逆损害的关键期,如错过早期用药的机会,即使采用SAARDs治疗后临床缓解率也不高。新近研究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对称性多个小关节受损者、有关节外症状者、RF持续高滴度者、C反应蛋白高水平者以及HLA-DR4阳性者预后较差,一旦确诊即应积极早期使用SAARDs治疗或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可依据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等,判断良性或进展型类风湿关节炎,选择治疗药物、剂量及疗程时因人而异。
2、防止以止痛为主要治疗目的
NSAIDs具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但不能遏止病情进展,且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症治疗。而目前有许多基层医生着重以缓解疼痛为目标,仅给予NSAIDs,这样虽可缓解一时疼痛,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因病情持续进展而造成骨关节破坏、畸形,甚至因长期服用引起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不良反应。
3、防止滥用激素
激素虽能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炎症,更无法阻断关节破坏和病情进展,长期应用还会产生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无菌性骨坏死,这些毒副作用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病变更为严重。因此当急性期、活动期,有经验的医生在慢作用药物尚未显效时,可暂时用激素控制症状;或伴有全身性血管炎、多脏器损害等,或用其他药物疗效差,治疗无效时,尤其是老年患者,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也可短期应用。如果病情已得到控制或出现严重毒副作用,就要酌情减量和逐步撤药。
4、避免诱因,预防感染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适当的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并定期随诊。类风湿关节炎的疗程一般较长,因为医生要结合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RF、C反应蛋白、ESR、X线等)评价其病情是否活动。此外大多数抗风湿药物长期应用会对血液、肝、肾产生一定毒性反应,故患者应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由北京侯丽萍风湿病中医院供稿】
2015-12-28 17: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