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年龄:两岁九个月
病史:一个半月前反复咳嗽、流鼻涕
病情描述:
孩子一个多月前,咳嗽、流鼻涕自己在药店买了点川贝枇杷口服液后稍好点,一个月后没完全好,去医院大夫检查说气管和鼻子都有点发炎,但不严重,开了点鼻渊通窍颗粒、小儿盐酸麻黄碱滴鼻、盐酸西替利嗪糖浆、贝桔止咳糖浆、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吃药4天时有些发烧,症状也没减轻,就去诊所打了3天青霉素加炎虎宁,又过了2天,孩子说耳朵有些疼,去医院大夫说中耳炎,而且鼻炎也有所加重(期间鼻渊通窍颗粒、小儿盐酸麻黄碱滴鼻没有给孩子吃),大夫给开了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仙璐贝滴剂、达芬霖、盐酸氨溴索糖浆,说一周后去复查。孩子一个多月也用了不少药,但就是不见好转,请教大夫还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吗?
疾病分析:
儿科专家表示,鼻炎有时候和感冒是一样的症状。很多人都分不清鼻炎的症状,以为就是感冒而拖着不治疗,结果鼻炎诱发了中耳炎。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们,鼻炎也会变成中耳炎,家长要警惕,别把感冒和鼻炎混淆更不能把鼻炎当成鼻炎治疗贻误病情。
急性鼻炎俗称感冒,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毒乘机侵入机体,生长繁殖而发病,表现为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专家表示,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变成中耳炎,因为鼻子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通。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侧壁,当下鼻甲肿胀或肥厚时压迫咽鼓管影响咽鼓通气和引流,中耳腔的空气逐渐被黏膜吸收,而外界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鼓室内形成负压,引起中耳黏膜血管扩张、瘀血,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鼓室内积液,出现听力下降、耳鸣、闷塞感等症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另外,细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腔的感染,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发作,表现为剧烈耳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造成鼓膜穿孔、耳朵流脓。
专家温馨提醒: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的时机。及早发现和治疗鼻部、咽部炎症,同时进行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等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被完全吸收,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在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该及早发现病情并及时送医。
2012-11-25 1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