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器官,行使表情功能,也参与咀嚼、吞咽、言语、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在20世纪末期随着颌面外科技术的发展,肿瘤术后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畸形逐渐增多,成为继发性颌面部缺损的首要病因[1]。口腔颌面部缺损不仅对患者的面容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大大损害了患者的生理功能,甚至致使患者的心理出现障碍。因此,在保证肿瘤彻底清除的前提下,修复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术后缺损,重建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即刻修复
早期,由于技术有限,不少学者把精力集中于肿瘤的切除、如何封闭创口及避免重大并发症,因而不少口腔癌患者术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20世纪后期,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修复越来越在临床上得到重视。
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常会遗留较大范围的缺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1)组织缺损,瘢痕增生挛缩给患者的外貌及生理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2)不少临床医师会因顾虑创面的封闭,在切除肿瘤时未严格施行扩大切除,从而导致术后复发;(3)同时头颈部存在较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其表面如无组织保护覆盖,术后发生意外的风险较高;(4)恶性肿瘤患者一般需配合局部放疗,若创口延期愈合,便无法进行放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等。因此在不影响肿瘤根治的情况下,实现颌面部缺损的一期修复,可以在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基本面容,减少或避免瘢痕挛缩引起的张口受限等一系列功能障碍;保护头颈部的重要解剖结构;并为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医疗资源,使患者少受痛苦。
但在进行一期修复的同时,也应重视原发肿瘤的切除。如原发肿瘤完整切除有困难,患者需带瘤生存,则一般不主张一期修复。对于全身情况不佳的患者,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不应一味地追求一期修复。
2012-11-25 14: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