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常导致鼓膜及听骨链破坏,从而影响听力。中耳炎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和增进听力。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是提高听力的手术方式,且常与以清除病灶为目的乳突根治术相结合。
经过调查研究,按照鼓室成形新三型的方法重建听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手术方法:
慢性单纯性中耳炎。一般采用耳屏软骨膜作鼓膜修补材料。下移植组织放于百分之七十五酒精纱布中固定备用。并用内植法修补鼓膜:在显微镜下以细小弯勾针将残余鼓膜边缘上皮剔除,内侧面用直角小刮匙经穿孔处进入小心搔刮鼓室内填入适量氯霉素明胶海绵粒,移植筋膜置于锤骨柄外方、残留鼓膜内方。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全麻、耳后切口,并行乳突轮廓化切除,找到鼓窦,磨开上鼓室外侧壁,磨低面神经嵴。探查听骨链,如果砧骨破坏而锤骨、镫骨正常。取残留砧骨或灭活的同种异体听骨,用磨光钻修成长约3ram,宽约1mm的骨小柱,一端磨成可容纳锤骨长柄的沟形关节面,另一端磨成臼状可套在镫骨头上的关面,借助锤骨柄被鼓膜张肌肌腱牵拉的张力保持稳定。
如果锤骨、砧骨破坏,应该怎么办?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听骨链重建方式:
1、镫骨上结构完整,采用镫骨加高术。选用锤骨头、砧骨体或异体听骨,用高速微形0.6mm金刚石钻头磨一小洞深约1.3mm,周边磨细似倒置的高脚杯,高约3.5mm,戴帽于活动的镫骨头上,外接人工鼓膜。
2、镫骨上结构缺如,仅剩镫骨底板正常者,采用镫骨小柱术。用残余砧骨长脚、锤骨柄或异体听骨磨削成圆小柱状,长约5mm,两端粗细不等,内接镫骨底板,用明胶海绵固定,粗端向外接人工鼓膜。完成鼓室成形后,分别以氯霉素明胶海绵以及碘纺纱条填塞术腔,间断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
手术过后应该做哪些处理?
术后卧床3~7d,避免头部震动。术后7d拆线,10d拔出外耳道及术腔碘纺纱条。即以氯霉素~地塞米松合剂纱条(以氯霉素针剂.75g及地塞米松针剂5mg,充分混合。将干纱布剪成长约10cm,宽约1cm之纱条,浸泡于药液中制成)填塞术腔或外耳道,24h后取出。以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ld3次,直至新鼓膜及术腔形态及功能趋于稳定止。
2012-11-12 15: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