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是影响孩子成长发育的疾病之一,很多家长不了解儿童抽动症的症状表现,从而人为孩子平时出现的挤眉弄眼、眨眼睛是孩子的恶作剧,从而没有引起重视,从而使儿童抽动症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
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秽语特点
有部分病例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或发声抽动在运动抽动发作之后1~2年后出现;或单一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如无音节的喊叫,各式各样的动物叫声、清嗓声,或发出无意义的字句声,或不适当的语句,往往是重复刻板地秽语,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
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
起始抽动症状较轻,通常以眼、面肌开始抽动,而后抽动症状逐渐加重,牵涉部位更广,从头部发展到颈、肩、上肢、躯于及下肢,形成多部位的抽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出现各种难以克制的、形态异常的运动抽动:比如刺戳动作、脚踢、下蹲、走路旋转等。
模仿动作和言语
部分患儿出现模仿动作、重复言语、强迫动作或其他异常的行为,等等。
在小儿抽动症治疗中,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孩子总是出现挤眉弄眼,抖动手脚等小动作,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提醒孩子不要做小动作,但又担心越说越严重,到底孩子发作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制止呢?
一方面要给予明确的行为引导,想让症状减轻或消失,可以采用转移法,例如让他帮你做一些简单轻松的事情,如普通的家务活,也可以采用消退法,不去理会抽动症状,继续你们正在做的事情,例如游戏,玩乐,聊天等,这样可以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和思维的转移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其次要和孩子商量,合理安排孩子及家庭成员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造成孩子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有利于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和其他过重的精神负担,非常重要的是,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其重建自信;另一方面要帮助患儿理解和接受症状,帮助其减少负性认知,如“我有个奇怪的毛病,我是个怪孩子,我不好”等等,减轻由于疾病而带来的羞怯、不安或自卑。
虽然表面非常调皮多动,但实际上小儿抽动症患儿的心理普遍比同龄的健康孩子要脆弱和敏感。家长在孩子治疗恢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接受治疗,同时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融入社会。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5-12-25 14: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