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中,男3L例.女23例年龄1.5~l4岁.平均6.4岁。均为复发性分珏性中耳炎,其中第2收发病3例,第3次发病l4例,第4次发病5例,5次及次以上发病4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平均3.5个月。每次发病均经临床检查、声阻抗测听及鼓膜穿刺.部分作纯音电测听确诊。所有病倒均行乳突常规x线摄片及鼻咽部高分辨线摄片检查.发现乳突气化发育不良34例
许多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病因,同时也认为感染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儿咽鼓管、中耳乳突系统的解剖发育及生物防御与免疫系统均欠完善,因而发病率较高,若有相关疾病的影响.常使疾病复发或迁延不愈一因此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详细的系统检查非常重要。本组病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发病例中.具有相若疾病影响的占88.9,。在诸多的因素中,又以腺样体肥大及慢性鼻窦炎最为明显
对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我们体会,除常规治疗方法外,还须注意:①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常较粘稠,不易抽出,因此对于积液粘稠或穿刺3次以上仍反复积藏者宜尽早鼓室置管,这样既便于积液排出,又可解除中耳负压状态,改善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②病因治疗是防止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重要手段。在本组病例中,由于特别注意病因的治疗,使其治愈好转率达90.7%,且随访中无一例复发;③对经系列治疗无效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考虑施行乳突凿开术,排除中耳积液,这对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有较重要作用。
2012-11-12 15: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