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l3岁。因右耳流脓、头痛、视物双影.高热12d伴口角歪斜8d。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时褥气,口角歪向左侧,右额纹消失。右耳廓无畸形,乳突区轻度肿胀,触痛明显,外耳道见大量白色脓液,有臭睬,擦净后见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残余鼓膜充血,左耳正常。x线:乳突伦氏位及斯氏位片示,双侧气化型乳突,右侧气房密度增高模糊,房隔线增粗模糊不清岩部气化,呈炎性影像,半规管附近局限性骨质破坏。
即在全麻下行右乳突单纯凿开术,凿开鼓窦后,见鼓窦内大量脓液外涌,气房隔消失。探查鼓窦天盖及侧窦,骨壁均完整,轻度充血。充分开放上鼓室,并清除上鼓室内坏死肉芽组织。尽量削低面神经蝽,进一步检查术腔见于上半规管后弓状隆起稍外下部有白色脓液搏动性缓慢溢出,用12号针粗之吸引管暨此瘙道吸尽脓液,用细小刮匙小心沿瘘El旋转边伸入边刮,扩大窦道,进入岩尖内上约0.6cm,刮除已浸浊坏死的气房及肉芽,用细吸引管冲洗窦遭及术腔。
窦道内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以便术后换药冲洗窦道,继后按单纯乳突凿开处理。术后第5天体温恢复正常,抽出引流管,10d后作I期乳突治疗术及面神经探查术,发现面神经水平段局部骨质缺损,面神经水肿明显,遂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5d除有口角歪斜及听力下降外,其它症状消失。随访9年无复发,且面瘫已恢复。
急性中耳炎并发岩尖炎一旦确诊或药物治疗无效,宜尽早手术开放引流。且急性炎症期手术时,由于出血,术野不清,应仔细寻找瘙口适度扩大清理。
2012-11-12 1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