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来,儿童抽动症患者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加,由于儿童抽动的病症给孩子带去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交往带去的巨大影响,使家长和专业医师对儿童抽动症的关注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专家指出,研究抽动症的病因,可以更较较好的寻找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专家介绍,患病初期,抽动症状主要以面部抽动为主,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病情加剧,抽动症的发作部位和抽动力度将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加重。
1、运动抽动:运动抽动主要以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肌群受累,呈暴发性,持续时间短,包括多组肌群受累,并可持续较长时间为主,生活中患儿常表现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伸舌、吐口水、脸颊肌肉抽搐、翻白眼、扮怪相等,当面部抽动开始向四肢躯干转移交替时可出现,点头、耸肩、扭颈、抬臂、甩臂、绞手指、扭腰、踢腿、踮脚、走路姿势异常等。
2、发声抽动:抽动症患儿的发声抽动起初以简单的发声障碍为主,常出现如清嗓子的咳嗽声、感觉喉部有异物等,而后病情加重,患儿具备相对严重的模仿能力,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和肢体语言等,嘴里不断的发出“吭吭”“啊啊”的一些单音节无意义的语气词,再者可有污秽、辱骂性的刻板重复性的语言,无缘无故的骂人、口出秽语等行为。
抽动症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孩子抽动发作,不要强制其控制,而最好采用转移法。如果发现抽动明显,可让他帮你递递报纸、端杯茶水,做一些轻松的事情。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减轻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
对抽动症患儿应进行精神安慰与正面引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友好的方式接触,主动与其交谈,语言和谐,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当患儿发脾气或犯错误时,不要激惹他(她),更不能训斥,而要耐心劝导,讲道理,以理服人。尽量不谈及患儿不愉快的事情。还应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予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其目的是不要让同学和周围对人对患儿歧视,让其觉得到处都是温馨和安全的环境,从而消除自卑心理,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5-12-16 1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