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依旧是“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
社会发展、物质丰富、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疾病谱改变,使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以往儿童发病率不足10%且多是1型糖尿病,目前随着小胖墩的增加临床发现了更多的2型糖尿病,原因是饮食结构中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西餐流行,体力活动的减少,网络、电视和游戏机的普及,孩子们吃了太多的高能量食物(俗称垃圾食品)而消耗却越来越少。
肥胖的孩子做个葡萄糖耐量试验,多数能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他们的胰岛细胞负担过重,机体却对胰岛素不敏感,这种情况叫胰岛素抵抗。时间一长,胰岛细胞功能不断降低,就会发生糖尿病。
这些疾病早期往往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有的单纯控制饮食和体重就能使代谢紊乱恢复正常。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14岁的英子从小就没喝过白开水,只喝可口可乐,最喜欢甜食,最高纪录是一个人吃掉一个12英寸的生日蛋糕!来医院的时候身高160厘米,体重90公斤,走路都气喘吁吁,血糖高,胰岛素也高,身体和思想负担都太重,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最终被迫休学。
爱孩子就叫他节食吧!莫让我们的后代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儿童2型糖尿病已经占到约70% ~80%
除不合理饮食和肥胖外,下列因素对儿童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父母患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妈妈在妊娠期间的血糖偏高,所生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妊娠期间的血糖,使其达到正常范围。另外,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胎儿期营养不良
胎儿如果营养不良会损害β细胞的功能并导致胰腺生长缓慢,如果在出生时体重偏低,会出现“追赶生长”,孩子成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推测胰岛素抵抗及相应代谢紊乱可能源于母体宫内营养不良。
父母的生活方式
1.父母应有健康的饮食观念,合理健康地搭配孩子的三餐。早期喂养时应该从营养角度考虑,荤素搭配得当。限制洋快餐及碳酸饮料这样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食品。
2.注意教养方式,增加运动时间,参与有氧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控制体重的同时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重视糖尿病的相关症状
有时糖尿病的症状并不典型,当出现以下六方面症状要及时就医:
1.午饭前或晚饭前觉饥饿难忍、心悸、出汗、手颤、疲乏无力,进食后症状缓解。2.皮肤瘙痒,尤其是妇女外阴瘙痒。3.四肢末梢疼痛及麻木。4.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其他原因者。5.年轻患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眼底病变。6.口腔症状,如口干口渴、口腔黏膜瘀点、水肿、口内烧灼感、牙龈肿痛和牙齿松动等。
2012-11-23 14: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