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其它行为症状,运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等。诊断依据:起病于学龄前期,在4-7岁比较常见;有快速、不自主、重复的单外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通常表现为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等;抽动基本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持续2周以上;抽动短时间受意志克制,入睡后消失;除外小舞蹈病、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
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秽语特点
有部分病例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或发声抽动在运动抽动发作之后1~2年后出现;或单一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如无音节的喊叫,各式各样的动物叫声、清嗓声,或发出无意义的字句声,或不适当的语句,往往是重复刻板地秽语,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
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
起始抽动症状较轻,通常以眼、面肌开始抽动,而后抽动症状逐渐加重,牵涉部位更广,从头部发展到颈、肩、上肢、躯于及下肢,形成多部位的抽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出现各种难以克制的、形态异常的运动抽动:比如刺戳动作、脚踢、下蹲、走路旋转等。
模仿动作和言语
部分患儿出现模仿动作、重复言语、强迫动作或其他异常的行为,等等。
1、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常见的儿童抽动症的主要危害表现,一般来说,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
2、社交方面
儿童抽动症的危害表现还表现在社交方面,专家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3、个性方面
抽动症会引发个性问题,一般来说,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等等。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2015-12-16 10: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