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器官狭窄诊断方法有哪些?腰椎器官狭窄以慢性腰腿痛症状为主,因此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鉴别。另外,其特点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因此也应与引起间歇性跛行的其他疾病相鉴别。神经源性和血管源性,神经源又可分为马尾神经性、腰神经根性和脊髓性,三者的表现又不相同。那么腰椎器官狭窄诊断方法有哪些?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发生于相对年轻的患者,常常单侧下肢疼痛,发病较急,常有神经定位体征。腰椎器官狭窄常缓慢起病,逐渐发展,表现有双侧症状,体征较少或者阴性。
2、马尾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由腰椎中央椎管狭窄或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累及多数马尾神经,在行走时马尾神经负荷增加、需氧增加、神经血管扩张导致的积压加重和缺氧功能障碍,出现下肢功能障碍较广泛。
3、神经根性间歇性跛行 多发生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侧隐窝狭窄症。单条神经根受压导致缺血、缺氧及炎症引起的神经分布区的疼痛,被迫停步休息。
4、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由脊髓受压迫所致的间歇性跛行,多为颈椎或胸椎退 变性疾患长期压迫脊髓,导致供血障碍、缺氧所致。步行时间较久时出现胸、腹或下肢的束带感,以致不能长期行走,需要休息几分钟后症状改善,方可继续步行。此类病人有锥体束征阳性表现,平时走路即有步态不稳,或足底踩棉花感,想到此症时容易区别。在病变早期,锥体束征不明显,但在出现间歇性跛行期可为阳性。对于同时存在颈椎、腰椎狭窄的病例,可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鉴别引起症状的病变部位。
5、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见于下肢血管功能不全或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人,多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行走时小腿部发凉、疼痛,易与腰椎器官狭窄混淆。查体可有腓肠肌压痛,足部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到。与腰椎器官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跛行不同之处在于血管性疼痛者以足痛为主,夜间更重。另外,可通过骑车的方法进行鉴别:让患者骑自行车,椎管狭窄症患者不会因运动而出现症状发作或者加重,而下肢血管功能不全患者则会随着下肢运动、对血液供应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供血相对不足的疼痛症状。
温馨提示:常了解一些腰椎器官狭窄自我诊断知识,能够让我们免受疾病的痛苦。在预防椎管狭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合理的劳动姿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并且不要长时间的久坐等,这一点办公族要注意了。
2015-12-09 17: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