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今天,我们就血小板减少的致病药物及治疗方法进行讲解,请看下文介绍
较易引起本症的药物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巯嘌呤、长春新碱、氯噻嗪类药物。
其它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消炎痛、速尿、氯霉素、利福平、阿司匹林、甲基多巴、乙胺嘧啶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保泰松、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乃近、氯磺丙脲、奎尼丁、氯喹、奎宁等。主要通过遏制骨髓和巨核细胞功能、破坏血小板和诱导机体变态反应而致病。
西医治疗方案,激素,丙球【免疫球蛋白】,免疫遏制剂,输注成分血小板,切脾,国内各地都是一样的,一般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是达不到治本。
而且激素与免疫遏制剂长期使用对身体副作用很大,随着药物的减量或是停用,血小板还是会下降的;丙球也只能是维持一周到半个月左右,部分患者有效时间只有几天,药物停用,血小板还是会下降;不建议多次输注成分血小板,会使血小板自身产生抗体,从而加速血小板的破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可以结合中草药根本调理,彻底治愈一下。
通过以上相关药物的讲解,大家应该对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在自己得了血小板减少症而苦恼,还不如尽快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如果在期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线咨询我们专家,希望能帮到您
【本文由北总三院血液科供稿】
2015-12-05 1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