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多发性骨髓瘤的辨证治疗

      一、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等。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血液肿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带病生存”。

      二、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在骨髓瘤前期阶段,患者无症状数年甚至十余年才发展成为典型的骨髓瘤。

      (1)骨骼疼痛:为骨髓瘤的主要症状,60% 的病例为首发症状,部位以腰背部脊柱最多见,胸肋骨次之,初起间歇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疼痛随活动加剧。

      (2)骨骼肿块: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锁骨、下颌骨等处多见,局部骨骼隆起、触之坚硬或橡皮样软韧,按之有弹性或响声,局部压痛。瘤组织常见浸润附近软组织,半数患者可见出现胸骨、肋骨、颌骨连接处呈珠状改变。

      (3)感染:骨髓瘤病人的肺部、泌尿系、皮肤、鼻窦和血液对感染性增加,病程中常反复发生感染,在疾病晚期或化疗过程中尤为多见,呈顽固性,不易被药物控制,常常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4)贫血和恶病质:由于骨髓造血系统的破坏,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并很快出现恶病质,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损害及凝血障碍。表现以皮肤紫癜及粘膜渗血为主,晚期有颅内出血。

      (5)肾功能损害:为本病的特征,常为起病时即发生,20% 发生肾衰竭,尿毒症为本病常见死因。

      (6)免疫球蛋白异常症: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血液粘滞性增加,特别血流减慢及微循环障碍,称为高粘滞综合征,患者可见毛细血管渗血或出血,肢体麻木、脑功能障碍。

      (7)神经系统:瘤组织浸润和压迫神经及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如截瘫、尿潴留、神经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

      (8)其他:如高钙症、肝脾肿大,淀粉样变性等,少数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出现继发雷诺现象。


    【本文由北总三院血液科供稿】

    2015-12-02 14:48:5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