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

      红斑狼疮为一病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独特类型的细胞或体液自身免疫,可表现为仅有皮肤受累的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到威胁生命的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多种疾病。

      概 况

      本病以女性为多,男:女发病之比约为 1 :7 - 9;

      发病年龄:20 - 40岁为多见,但幼儿和老人均可发病;

      发病率:北美地区发病率约40/10万;我国女性发病率约为1/2000,部分地区达到1/25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

      2、内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受体、泌乳素

      3、感染:病毒

      4、免疫: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失衡、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淋巴细胞凋亡异常

      5、物理因素:紫外线

      6、药物:

      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占发病人数的15%-20%,包括:盘状红斑狼疮(DLE)、水肿型(肿胀型)红斑狼疮、肥厚型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LEP)。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占10%-15%,包括两种特殊类型: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补体缺陷综合征。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LE):30%-50%, 包括大疱性红斑狼疮(BSLE)。

      红斑狼疮皮损Giliam分类縮编:

      A.红斑狼疮特异性皮肤损害:

      1、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局限型ACLE (面颊疹、蝶形红斑)、泛发型ACLE(斑丘疹、面颊疹、光敏皮炎)

      2、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1)环形-多环形红色水肿性斑块,边缘略隆起;2)丘疹-鳞屑性红斑(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斑丘疹性光敏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特异性皮损:

      3、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经典型盘状红斑狼疮(局限性、泛发性)、肿胀型红斑狼疮、肥厚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冻疮样狼疮、苔藓样盘状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

      B.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损:表现有坏死和荨麻疹性血管炎到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真皮粘蛋白病和红斑狼疮大疱性损害等等。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

      1、盘状红斑狼疮(DLE):临床表现为:面部鲜红或淡红色斑疹,边缘略隆起,上附灰白色粘着性鳞屑,可见扩大的毛囊口,并有角栓嵌入。

      临床分为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和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LE病程进展慢,一般无全身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进展为SLE。

      2、疣状红斑狼疮(肥厚型红斑狼疮HLE ):好发于面部及四肢伸侧,为非瘙痒性结节样损害。

      HLE组织学上有时出现鳞癌、角化棘皮瘤的特征,部分可转变为鳞癌并发生转移。

      3、水肿型(肿胀型)红斑狼疮(LET):

      4、深在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LEP):为介于DLE和SLE的中间类型,皮损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红色或淡红色,结节吸收后表面凹陷或坏死、溃疡,愈合后萎缩性疤痕。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1、皮肤损害:环形-多环形皮损;丘疹-鳞屑性红斑。

      2、其他表现:光敏感、脱发、Raynaud征、网状青斑、甲周毛细血管扩张。

      3、临床伴有:发热、关节炎或关节痛、肌肉痛、浆膜炎,肾脏损害轻。

      4、实验室检查:贫血征、LE细胞(+)、 ANA(+)、Ro(SSA)抗体、La(SSB)抗体阳性。

      SCLE的特殊类型: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发生于三个月内的新生儿,为暂时性皮损(水肿性环形红斑或盘状皮损)伴或不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Ro/ SSA抗体(+)为本病血清学标志。

      补体缺陷综合征:许多补体成分的缺陷可伴有LE表现,特别是C2、C4缺陷。 临床表现为:环状的SCLE 皮损、光敏感、Ro/SSA抗体(+)。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即SLE的皮肤表现,包括:面部蝶形红斑、伴或不伴水肿的全身性红斑。

      大疱性皮损是ACLE的新亚型,又称作:大疱性红斑狼疮(BSLE),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的单个或成簇水疱或大疱。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损害:颜面蝶形红斑、甲周红斑和指(趾)甲远端弧形斑具有特征性

      2、发热:>80%的患者,年轻患者多高热

      3、骨-关节表现:关节痛及肿胀、肌肉痛、多发性关节炎、无菌性骨坏死

      4、肾脏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

      5、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略)

      SLE皮肤粘膜损害特征

      蝶形红斑:特征性皮损,表现为水肿型红斑,色鲜红或紫红

      盘状红斑:面部浸润性鲜红或淡红色斑,边缘略隆起,上附灰白色粘着性鳞屑,可见扩大的毛囊口,并有角栓嵌入

      血管炎:紫癜、瘀斑、疼痛性皮下结节、肢端坏死、溃疡、Raynaud现象等

      冻疮样损害:指(趾)和面部紫红斑

      大疱性损害:水疱、血疱。

      酒糟鼻样损害

      皮肤粘蛋白病

      皮肤钙沉着

      口腔溃疡:无疼痛,与白塞病鉴别

      脱发:有时为SLE早期的唯一表现

      SLE脱发的特征:弥漫性脱发、狼疮发、斑状脱发(假性脱发)

      SLE的肾损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狼疮性肾炎(LN)病理学活动性、慢性病变指数

      WHO1995年的LN病理分型(略)

      狼疮性肾炎(LN)临床分型:

      1、隐匿型

      2、慢性肾炎型

      3、肾病综合征型

      4、急进肾炎型

      5、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型

      SLE实验室检查:

      贫血:全血细胞↓,特别是wbc<4000/ml;LE细胞(+)

      ANA:1、抗ds-DNA抗体;2、抗DNP(抗核蛋白)抗体;3、盐水可提取的核抗原(抗Sm、抗nRNP)。

      抗细胞浆成分抗体:Ro抗体、La(SSB)抗体阳性

      补体:C1、C4、C3、C2均下降,尤其C3降低

      狼疮带试验(+)

      狼疮带试验临床意义

      LBT特异性高,有助诊断与鉴别

      正常皮肤LBT(+)高度提示SLE,有助与DLE鉴别和确诊无皮损的SLE,特别是无肾外症状的狼疮肾炎

      正常部位皮肤LBT中Ig类别和荧光强度与疾病活动度、肾病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有关

      有作者认为LBT与SLE病情活动度相关,随病情缓解而消失,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

      SLE病情评估(略)

      狼疮活动计算标准(LACC)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I)

      SLE活动性Out积分评估法(略)

      累及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估(略)

      SLE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略)

      治 疗:

      皮肤损害的处理(略)

      系统药物的治疗(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

      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

      2、CD34细胞体外纯化富集

      3、预处理方案(非清髓)

      4、静脉回输解冻复苏的造血干细胞

      HSCT的理论依据:

      SLE的多基因异常表现在多能造血干细胞(P-HSC)基因水平异常,由此分化出异常的淋巴细胞,产生异常免疫。通过破坏原有异常免疫,重建健康的免疫系统,使从根本上治愈SLE成为可能!

      药物性红斑狼疮DILE:相当多的药物可引起类似SLE的综合症,患者可具有典型SLE临床体征与血清学表现。常见诱发药物:芳香胺类、肼类、巯基化合物、苯类。

      DILE诊断标准:

      1、有明确诱发DILE的药物应用史(3周至2年);

      2、用药前无SLE病史;

      3、ANA阳性,并具有至少一项SLE的临床体征;

      4、停药后,ANA及其他血清学异常指标迅速改善并逐渐恢复正常。

      狼疮危象:

      狼疮脑病:包括器质性脑病、癫痫、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弥漫性脑炎等

      血液系统损害:狼疮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狼疮性溶血危象、全血细胞减少、DIC等

      心脏急症: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塞、充血性心衰等

      肺部病变:如急性狼疮性肺炎、狼疮肺出血

      急腹症:肠系膜血管炎、穿孔、出血、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衰

      狼疮危象的紧急处理对策

      1、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2、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3、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4、血浆置换

    2012-11-22 09: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