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早期诊断包含三方面:①开展有效的普查,如确定高危人群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有效的普查或体检;②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和措施、尽早确诊并防止诊断过度;③ 明确诊断后采取合适方法给予有效治疗,如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70%,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肺癌早期诊断主要依赖:
1,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低剂量螺旋CT(LD-CT)相比其他技术更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通过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会发现大量人群存在肺部结节,但证实为肺癌者只占其中一部分,为避免过度诊断,要区分对待不同肺部结节的人群。Veronesi等建议对≤5 mm的结节间隔1年LD-CT检查1次,而对于5.1~8 mm的结节,则间隔3个月 LD-CT复查,当结节>8 mm时建议采用PET-CT检查。近期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表明,CT筛查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对于最终是否把LD-CT用于常规普查,还须进一步的考虑,包括经济方面等因素。
2,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查技术,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在DNA、RNA、蛋白质水平依据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从患者痰、外周血等无创或微创的体液样品中寻找肺癌特异分子标志物,尽管此类研究热点纷呈,但仍未发现有效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其分子机制也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开展系统的筛选方法对肺癌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进行研究,并联合多项指标综合检测;蛋白组学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有效筛选肿瘤标志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血液中有很多蛋白能够提示早期肺癌的存在,也为我们结合LD-CT、血液和痰液检测高危人群来发现早期肺癌提供了依据。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与肿瘤有关,用血清寻找与肺癌相关的miRNA刚刚起步,将会给肺癌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创造新的机会。 通过痰液可发现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鳞癌。液基细胞学比传统的方法能增加诊断准确性,降低不合格标本和假阴性。呼气冷凝液作为肺癌早期筛查的途径,近年来也开始受到关注。
3,目前,临床确诊早期肺癌比较实用的技术手段仍然依赖于下述常规方法综合应用:LD-CT筛查阳性的人群可通过LD-CT随访、PET-CT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途径来帮助确诊。针对高危人群筛查,结合细针穿刺活检后行细胞学检测对肺癌的确诊是有效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通常我们难于获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标本,即使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能有效利用标本进行基因检测者比例不足40%,故探寻外周血EGFR及相关通路变异对TKI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外周血EGFR相关基因检测也存在局限性,如样本收集、分离和检测方法不一等最终会影响精确性。
2015-11-05 17: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