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然而小儿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脑瘫者由于脑损伤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听力、视力缺陷,智力低下,使其社会活动受限,可出现心理上的各种障碍,表现出情绪方面障碍,行为异常表现,认知功能受损。那么,脑瘫的早期征兆主要有什么?
脑瘫的早期征兆:
一、听力问题:我们知道听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脑瘫症状之一。脑瘫症状表现为听力障碍,脑瘫发生以后,脑瘫患者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最为常见。
二、反应迟钝:脑瘫患儿的反应相比较正常的孩子要迟钝一些。有的到了年龄还是无法用手抓拿物品,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很缓慢,主要是孩子的脑部受到损伤,无法处理高级的信息。所以反应迟钝。
三、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四、主动运动减少:主运运动减少也是脑瘫患儿的早期表现之一。新生儿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均较差,喂养困难,有的很少啼哭。脑瘫小儿的踢蹬活动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若仅有一侧下肢踢蹬,另一侧不动,则不动的一侧属异常。脑瘫小儿很少出现爬的动作,即使爬时动作也不协调。
五、肌张力异常:新生儿除个别严重的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与正常小儿由高逐渐降低相反,俯卧时臀部抬得很高,膝很难伸直,直立悬空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屈曲,而脑瘫小儿下肢伸直。6-12个月时肌张力明显增高,扶坐时膝很难伸直,向后倾倒。
六、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脑瘫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脑瘫患者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这是由于原始反射,以及异常的肌张力影响所致。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手足畸形的症状。
以上内容关于脑瘫的早期征兆主要有什么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专家提醒大家:在饮食上需供给脑瘫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的患者应进行饮食训练,喂食时应保持患者头处于中线位,患者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并且对脑瘫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其发展自理能力,使得家人的身心得到适当的放松。
2015-09-25 17: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