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毛细血管瘤症状特点有哪些

      毛细血管瘤症状特点有哪些?毛细血管瘤目前属于血管瘤其中的一种疾病。血管病的最大的特点是患者在出生的时候就时常会出现,或者出生后才可出现。因此,时常被人们叫做胎记。其中比较多见的是鲜红斑痣的血管瘤。那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分布广泛

      在新生儿期,因为病灶分布的深浅不同,相应的体表特征也不相同。在临床上按照形态学分类,较为表浅的通常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同时累及到皮下的则常诊断为混合型血管瘤,另有一部分完全分布于皮下,透过皮肤呈现青紫色,则多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可分布全身,甚至可累及肝、肺等内脏器官,但面颈部相对多见。此类肿瘤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高达1﹪左右,在白人中更为多见,属常见病。男女发病比例悬殊,约为1:3~5。

      症状多样

      有些患儿出生即表现为明确的血管性肿块,也有一些出生时表现为蚊咬状红点,以后逐渐融合、扩张、增厚或向深部生长,因其皮肤病灶呈草莓状而得名草莓状血管瘤。呈鲜红或紫红色,表面多高出皮肤,高低不平。皮下的部分因分布较深而呈青紫色,质地较韧,界限清楚,可扪及皮下肿块。

      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这种毛细血管瘤症状为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在临床上有个别消退的案例,但是血管瘤专家提醒患儿家长不能因为那渺茫的希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患儿家长能够带孩子早治疗。

      蜘蛛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这种毛细血管瘤症状为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

      鲜红斑痣:早期呈浅红色斑片,后期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好发于人体的脸部,边界很清楚,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表面光滑,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会逐渐的加深。

      以上就是毛细血管瘤症状特点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些内容。只有知道了这些症状,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2015-09-07 16:56:3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