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先兆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中医称先兆性流产为胎漏,胎动不安,进而发展,可有坠胎、小产之虞。一般在怀孕三月以后,胎儿已成形而坠者,则称“小产”,或称“半产”。现代医学称“自然流产”。如在坠胎或小产之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坠,或屡孕屡坠,达三次以上者,称“滑胎”。下面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先兆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哪些。

      先兆性流产患者的病因记者发病机制:

      整个妊娠期间的性生活应持谨慎态度,不恰当的性生活尤其是在早孕早期易引起流产。在妊娠中期,性生活也应适度,避免压迫孕妇腹部的性交体位和粗暴性交,以免引起流产。

      围产期间做妇科检查时,若手法粗暴,亦是易引起流产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尤其对体质虚弱的孕妇更要注意。药物与某些化学物质,如奎宁、一氧化碳、铝、磷、汞、苯中毒,亦常使胚胎难保。

      从表面看流产好象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但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流产也并非坏事。因为在流产的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的比率相当高。

    2015-01-23 14: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