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通常认为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0%左右的抑郁症具有生物学性,即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30%左右是外界的刺激,二者相互作用。以下是造成抑郁的因素。
一、心理社会因素
老年期间由于生理、心理变化,使其对躯体疾病及缓冲各种精神创伤的耐受力下降,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往往成为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躯体疾病,长期处于“负性”健康状态,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研究调查表明,22%~48%的本病患者合并慢性躯体疾病。另外,心理刺激(即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也容易诱发本病,比如近期丧偶、与子女分居、地位改变及经济困窘等都会加重老人的孤独、寂寞和无用、无助之感,成为心境低落的根源。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可由意外的事件或问题诱发,例如:
1、父或母死亡
2、朋友的搬离
3、调节学习的困难
4、结交朋友的困难
5、药物或酒精的滥用
二、遗传因素:尽管遗传因子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但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发病年龄越大,其遗传因子在发病中的作用越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影响。
三、神经化学异常
1、在老年人的大脑的某些部位,与情感关系密切的一些神经递质如5-HT、NE、DA的含量明显降低,当然这些递质含量的降低也与大脑的衰老有一定关系。神经递质的功能不足并非是本病的特异性改变,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易感危险因素。5.神经内分泌改变
2、近年的研究提示,老化过程可以影响下丘脑一激素系统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皮质醇水平也增加,老年女性的皮质醇含量明显高于男性。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皮质醇分泌增加可能与NE不足有密切关系。现有研究提示,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能使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易患本病。
2015-01-21 15: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