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的病因有很多方面,从生物角度来看,牙髓病可以说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细菌是牙髓病的最重要致病因素;物理因素有机械性创伤,如:急性牙创伤、慢性咬合伤、温度和电流刺激;化学因素主要来自窝洞的消毒药物、垫底物和充填物;特发性因素可能来自牙内吸收或牙外吸收。逆行性牙髓炎及其他牙髓病的具体临床症状如下所示。
逆行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是牙周病患牙的牙周组织破坏后,感染通过侧、副根管或根尖孔进入牙髓引起的牙髓炎症。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炎症,为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对冷热刺激敏感或有放射性疼痛,治疗时则按急性牙髓炎处理。但亦可表现为慢性牙髓炎症状,则无明显自发痛,疼痛性质为胀痛,对冷热刺激敏感,则可按牙髓炎处理。
牙髓坏死:牙髓坏死为牙髓组织的死亡,常由各型牙髓炎发展而来,其次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临床上一般无疼痛症状,常由于合并根尖周围炎而就诊。患牙一般有牙髓炎或牙外伤史,牙体变色并失去光泽,冷热刺激无痛。牙髓坏死的治疗一般是牙髓摘除术后行根管治疗或可行塑化治疗。
牙髓变性:牙髓变性是很常见的牙髓病变,种类很多,临床上以牙髓钙化变性和牙内吸收为多见。
牙髓钙化变性是由于牙髓发生血循环障碍形成髓石,充满髓室。临床上髓石一般不引起症状,仅在X线照片检查时发现,牙髓钙化变性的治疗要视其钙化情况而决定采取根管治疗还是塑化治疗。
牙内吸收是牙髓组织变性成为炎性肉芽组织,使牙体从髓腔内部开始吸收。临床上一般无自觉症状,牙内吸收后期,在冠部吸收近表面时,可透露出肉芽组织颜色使该处牙冠呈粉红色。牙内吸收的患牙一般需拔除,若牙内吸收早期可考虑尝试牙髓拔除后行根管治疗。
2015-01-19 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