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口腔黏膜白斑的致病因素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与全身状况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具有“病因难明、诊断难定、治疗难愈”的特点。该学科涉及到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历来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现就口腔黏膜白斑的致病因素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口腔黏膜白斑的病因: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好发于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Ⅲ型(HTLV-Ⅲ)易感人群。近来有人认为HTLV-Ⅲ不是引起毛状白斑的直接病因,仅在同时伴有EB病毒(EBV)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EBV与HPV混合感染、或者HPV合并疱疹类病毒感染,才会形成毛状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的病理:

      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据推测,患者早期感染HTLV-Ⅲ后,由于CD4+细胞功能下降,数量减少,导致淋巴因子生成减少,在此基础上又受EBV、HPV、EBV与HPV以及HPV与疱疹类病毒感染而发生粘膜白斑。本病常发生于舌侧缘,由于这一区域的朗格汉斯细胞存在生理性缺乏,从而导致这一部位递呈抗原的能力降低,易被上述病毒侵袭。CD4+细胞功能低下又使病毒易于增殖、扩散,致上皮的过度增殖,故临床可见舌部的角质突起和毛样白斑。

      病理变化:表皮角质层有毛状突起,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并有气球样变性,细胞体积增大,核固缩,胞质淡染,甚至形成空泡细胞。表皮下有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证实有病毒存在。

    2015-01-16 11:45:11

口腔黏膜白斑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