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指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小儿便秘常见的是暂时性便秘,多因乳食积滞、燥热内结,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不能润便所致。另一种是习惯性便秘,是经常性的排便困难,常为脾胃虚弱所致。极少数便秘是由于肠道畸形等器质性原因引起,临床症见小儿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明显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临床上对小儿便秘的检查方法主要有:
一、胃肠X线钡剂造影
胃肠钡餐造影即消化道钡剂造影,是指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在 X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X线检查时,由于人体各种器官、组织的密度和厚度不同,所以显示出黑白的自然层次对比。但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尤其是腹部,因为内部好几种器官、组织的密度大体相似,必须导入对人体无害的造影剂(如医用硫酸钡),人为地提高显示对比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这种检查方法临床上叫做X线造影检查。
检查结果: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大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40CM可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病,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检查结果: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三、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
检查结果: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四、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
检查结果: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五、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
检查结果: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2014-12-30 08: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