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在老年人居多,通常为60岁以上的女性,由于其早期不表现局部或全身机能障碍,加之老年人即便出现一些自觉症状,也容易被误认为是伴随老年人的一般衰老障碍,故其手术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疗效较差。本文主要阐述老年人胆囊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老年人胆囊癌的病因:
1、继发性感染: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2、其他疾病:
胆汁淤积,胆固醇代谢失常,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性激素,X线照射,胆汁内的致癌因子,良性肿瘤恶变等也都被假设为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但均无可靠的证据,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老年人胆囊癌的病因发病机制:
胆囊癌可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其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鳞癌及鳞腺癌5%~10%。
胆囊癌主要通过淋巴转移,手术时发现已有淋巴转移者25%~75%;其半数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邻近器官,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
老年人胆囊癌的病理:
胆囊癌的发生部位以胆囊颈部和胆囊体部多见。胆囊癌早期,胆囊外观多正常,可肿大或缩小,胆囊壁可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高低不平。胆囊癌的中晚期,呈孤立坚硬的肿块或体积甚大、充满结石或感染胆汁的肿块。由于胆囊腔内体积相对较小,当癌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较难辨别癌肿的原发部位。
大体可分为隆起型和浸润型。隆起型约占81%以上,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呈乳头状、绒毛状、菜花状向腔内突出;浸润型较少,胆囊缩小、变硬,外表虽光滑但浆膜失去光泽。组织学上胆囊癌分为硬癌、腺癌、鳞癌、黏液癌、未分化癌、色素癌。75%~90%为分化良好的腺癌,10%为未分化癌,5%为鳞形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具有生长快和转移早的特点。
大体病理形态分为4型:
①肿块型,癌肿呈肿块状向胆囊腔内生长,此型的预后相对较好。
②浸润型最常见,癌肿在胆囊壁内呈浸润性生长,胆囊壁广泛增厚变硬,胆囊因癌性收缩而萎缩,预后差。
③胶质型组织内含大量黏液而呈胶胨样改变。
④混合型。在组织学上,胆囊癌可分为以下几型:
腺癌:超过85%的胆囊癌是腺癌,可分为硬化性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其中又以硬化性腺癌多见。
2014-12-25 0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