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诱发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大疾病类型。对人体危害巨大,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肝病检查,判断病情状况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必查项
1、血清免疫学检查: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2、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发生。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中可减少。
3、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展。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1)血清酶测定: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3)血清前胶原Ⅲ (PⅢP)测定:血清PⅢP值升高,提示肝内有纤维化将形成可能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75.0%。PⅢP正常值为<175μg/L。
4、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温馨提示: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每6-12个月定期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病毒性肝炎中西医实用手册》《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
2014-12-19 14: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