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病变为不可逆病变,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或恢复,使该组神经细胞支配的肌出现瘫痪。但并非支配某一组肌的神经细胞都出现这一变化,常残留一部分功能完整的神经细胞,通过其代偿作用可获得部分功能的改善。因此,一旦疑似自己患有该病的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诊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的白细胞数轻度增多,(10~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也略见增高。1/3~1/2患者的血沉增快。
2、脑脊液检查:在前驱期脑脊液一般正常,至瘫痪前期细胞数常增多,通常在(50~500)×106/L之间,偶可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但以后即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在早期可以正常,以后逐渐增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轻度增高。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诊断要点: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基本与先天性、姿态性畸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为神经源性肌力平衡失调,导致骨质或关节畸形,瘫痪的肌肉为不可逆性病变。而后者则为先天骨质畸形或姿势不正,被动牵拉某些肌功能暂时消失,非神经源性,畸形矫正后,肌功能还可恢复,为可逆性。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常见的瘫痪肌有:胫前、后肌,腓骨长、短肌,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和臀肌等。上肢较少发生,仅以叁角肌瘫痪较多见。脊柱周围肌瘫痪者更少见。常见畸形有足部的马蹄内、外翻足、高弓足、仰趾、爪形趾;膝部的膝内、外翻、反屈;髋部屈曲、外展、外旋;上肢外展功能丧失,肘部畸形较少。脊柱以侧凸为主。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鉴别诊断:
该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肌瘫痪多数不对称,呈节段性,股四头肌受累较多见,并且肌瘫痪程度总是先重后轻,不伴感觉和大小便功能异常。因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上述特点较易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1、顿挫型: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无瘫痪型: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炎型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2014-11-27 18: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