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医论引起皮肤病的病机

      《外科启玄》说:“疮虽生于肌肤之外,而其根本原于脏腑之内。”又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这段论述,反映了古人对疮疡病变机理的基本观点,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皮肤病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是脏腑产生的营卫气血津液,通过经脉输布来维持的。在脏腑、气血、经络中,哪一个部分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和破坏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发生皮肤病。

      (一)脏腑失调

      皮肤与脏腑的生理关系,在第一章已经详细论述。在病理上,脏腑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可以说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生皮肤病的根本。脏腑功能偏盛偏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年龄长幼,体质强弱,或患其他疾病,都对脏腑功能有一定影响。然而六淫、七情、饮食等对脏腑功能影响较大。在这些病因的异常损伤下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出现阴阳偏盛偏衰各种证候,如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火炽盛、肺气虚弱、肺阴不足、风邪犯肺、脾虚血弱、脾不统血、脾虚湿盛、湿热蕴脾、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经湿热、肾阳不足、肾阴亏虚等。另一方面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等,

      (二)气血失和

      由于气血在生理上与脏腑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气血失和之根源在于脏腑,在前面已经说明。这里扼要介绍气血失和引起皮肤病的一般机理。气血失和可以概括虚、实二方面:气虚、气血两虚、气不摄血等均属虚,虚则经脉空虚,肌肤失养,出现相应的皮肤症状和全身症状;滞、血瘀、血热、气滞血瘀等均属实,实则络脉阻滞,皮肤失养,也会出现相应的皮损症状和全身症状。

      (三)经络失疏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皮肤与脏腑保持密切关系的桥梁。经络疏通与否,既受脏腑功能的调节,又受气血变化的影响,脏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内寒、内湿、内热等对经脉的影响尤为明显。如内寒偏盛,体表络脉收缩,而使肤温降低、四肢不温、手足发凉甚至发紫绀,见于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病;内湿通过经脉,外发肌肤,轻则发生水疱、大疱,重则湿邪郁阻经脉而发生结节,多见湿疹、天郊疮、结节性红斑等病;内热偏盛,体表络脉充盈,而出现红斑,见于湿疹、皮炎及各种红斑性皮肤病。气血失和也能使经脉失疏。

      经络纵横交错,入里出表,其络脉网络分布体表各处。当外邪侵袭体表,邪毒过重,也可通过经脉内传脏腑,使某些皮肤病聘同重症、危症。

      (四)六淫侵肤

      皮肤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失和、经络失疏,但是六淫浸淫皮肤也是不可忽视的机理之一。皮肤病由于皮肤受损,表现在外,直观可见。皮肤损害有多多种表现,如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鳞屑、痂皮等.这些皮损是在六淫作用下产生的。外六淫(也包括虫毒疫疠)常直接侵淫皮肤而发病;内六淫来自体内,最终也是外发体表而损伤皮肤。

    2012-11-12 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