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简单的说就是指脖子上的动脉,是供给大脑血液的主要通道。部分颈动脉狭窄会因治疗不及时而出现长期性的脑损害,导致偏瘫、死亡现象,可见危害极大。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如果能重视并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治疗效果更佳。
1、术前护理:护士首先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功能的状况,询问有无肝素、抗血小板因子和碘等药物过敏史。了解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糖的情况。根据DS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情况,以及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认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同时嘱咐患者在术中如何配合。患者术前1周口服**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术前1d手术区域备皮,行碘过敏试验。术前6h禁食、水、口服药,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遵医嘱术前给予安定10 mg肌内注射。
2、术中护理:备好急救药品,保持静脉通畅。为防止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血压升高、血管痉挛等情况,应准备肾上腺素、阿托品、罂粟碱、尼莫通、压宁定、硝普钠。术中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造影剂过敏的临床表现。术中为防止患者有血栓形成,对患者行全身肝素化,并记录肝素给予的时间和用量,根据需要及时补量。正确使用加压泵,术前配合医生进行滴注管内排气,防止遗留气泡,术中要严密观察加压泵压力的变化,为防止血栓形成,一定要保持滴注管持续滴注。术中患者要使用大剂量造影剂,导管及导丝在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导致心动过缓,气囊扩张时有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一定卧床休息,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48h,全面、连续、动态观察其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防止并发症。
(1)体位。术后给予平卧或侧卧位,头部不能过高,<30°,患侧颈部不可过度前屈,颈部避免按压,以免影响脑血液循环。翻身幅度要小,动作轻柔,限制活动一周,防止支架脱落。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
(2)股动脉穿刺处护理。穿刺侧下肢平伸制动,术后3~6 h拔除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h,术后2 h内,1次/15 min测足背动脉搏动1次,穿刺处保持干燥,随时注意有无出血及血肿,注意观察伤口疼痛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患肢疼痛或足背动脉搏动下降,皮肤温度低,可给予适量血管扩张剂,注意患肢保持抬高,以利静脉回流。增加饮水量,以利造影剂排除。
(3)做好出凝血的观察与护理。支架置入术后为防止血栓形成,口服**3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为防止血管痉挛,尼莫通静脉泵入2~3d,用药过程中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4项,根据结果调节用药,严密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紫癜、大小便颜色及其他脏器有无出血征象。
(4)出院指导。出院前护士根据每位患者的病因做好卫生宣教,如低盐、低脂肪饮食、戒烟戒酒,合理治疗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的重要性,定期参加锻炼。告知患者及家属复诊时间,让患者了解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需要及时就诊,按时服药防止血栓再形成,以利身体恢复。
温馨提示:患颈动脉狭窄后不一定都需要治疗,要根据狭窄程度及症状来决定,狭窄程度达70-99%的患者治疗后预防效果较好。如果狭窄程度较轻且没有过小中风,就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狭窄程度较重或患过小中风,就应进行治疗,头晕可能是由于身体某些疾病引起的,可以针对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与共识》《心血管系统疾病》】
2014-11-10 15: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