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如果对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也会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出血性疾病的饮食:
在食物选择上宜多食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并讲究烹调方法,避免粗硬食物,如鱼、骨头等,以免不小心刺破消化道的粘膜,引起出血。
出血性疾病的食疗:
1、每天生吃连皮花生米每日50~100克。
2、连皮花生米100克,猪蹄一只,老藕节适量,共煨汤食用。
3、连皮花生米200克,与带肉脊骨500克或猪肝加水煨汤食用。
出血性疾病的日常保健:
1、重视做好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2、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指导自我保护方法,如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者接触,去公共场所需戴口罩,衣着适度,尽可能避免感染,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复发。
3、注意饮食。在食物选择上宜多食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并讲究烹调方法,避免粗硬食物,如鱼、骨头等,以免不小心刺破消化道的粘膜,引起出血。
4、防止X线、药物和各种毒物的损伤造成的出血性疾病。
5、指导预防外伤方法,如不使用硬质牙刷、不挖鼻孔,禁食坚硬和多刺的食物。床头床栏用软塑料制品包扎,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以免碰伤、刺伤、摔伤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致腹压增高诱发颅内出血。
6、保护好皮肤、粘膜。病人应减少对皮肤、粘膜的刺激。刷牙时要用软毛牙刷或用棉球擦洗,避免损伤齿龈,引起出血。衣着要稍宽大些,活动时要避免使用锐利工具,尽量避免肢体与外界物体的碰撞,防止皮肤受损,皮下出血。
7、尽量减少肌内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肿。
8、消除患儿对出血及止血技术操作而产生的惧怕、恐惧心理,争取患儿配合。
9、在家中如果发生创伤性出血,尽量采取压迫止血,同时限制出血部位关节活动。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用干毛巾、手帕盖于伤口加压包扎;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住出血动脉靠近心脏的一端,可切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如果短时间不能达到完全止血,应紧急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10、应指导压迫止血方法;指导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黑便,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回院复查及治疗。
2014-09-28 13: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