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为贫血不伴随一生 早诊断是关键

      贫血不是病名,是症状,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在诊断上,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贫血,不要认为头晕乏力,眼发黑就是贫血,而要检查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是否低于正常。如果有贫血就应该进一步检查引起贫血的原因。贫血的病人大多有头晕、疲倦、四肢乏力,心悸气短,尤其活动后更为明显。查体时可发现面色及粘膜苍白,心率增快,如果长期贫血还会引起心脏扩大。对人们的危害极大,因此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一、诊断

      综合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检查时特别注意:①发热,心率,呼吸频度,②有无营养不良,特殊面容,端坐呼吸,步态不稳等,③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疸,溃疡和淤点,紫癜或淤斑,毛发有无干燥、有无舌乳头萎缩、匙状甲、下肢有无凹陷性水肿等,④淋巴结有无肿大,⑤有无心界扩大,杂音等,⑥有无肝大,脾大或胆道炎症,⑦有无神经病理反射和深层感觉障碍等。

      二、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2.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

      温馨提示:需要注意的是,要与虚黄做鉴别,因为黄病与虚黄均有肤色发黄这一见证,但虚黄有黄疸而黄病无黄疸,虚黄的网织红细胞增多,而黄病大多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也要注意不要与痨瘵相混淆,痨瘵的病程中可以出现血虚兼证,而其主要病因在于痨虫(结核杆菌),故痨瘵是疾病之根本,血虚为病之变端,本末不能颠倒。

      【参考文献:《贫血预防与治疗》《贫血合理用药456问》】

    2014-09-28 11:38:30

血液内科疾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