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在手术治疗腹部疾病过程中被广泛的切除是引起短肠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有效地预防短肠综合征,就要注意在手术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多切除小肠,如果发现有短肠综合征,应及时就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疾病预防
在手术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多切除小肠,是预防本综合征发生的关键。一旦发生,应积极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饮食注意
短肠综合征早期患者多不能经口饮食,需用肠外营养供给能量。当肠道进入代偿期,腹泻量得以控制,肠功能初步恢复时,可开始使用少量、等渗、易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再随病人适应、吸收的情况逐渐加量。持续滴入有利于吸收,减少推入法所导致的肠蠕动加快。预计肠内营养给予时间超过4周,或病人难以耐受放置鼻肠管的不适,可进行经皮内镜下胃置管造口或经皮内镜下空肠置管。同时,营养状态逐渐改善后,可逐渐减少肠外营养,直至全部应用肠内营养。待肠内营养能很好适应后,在根据病人残留肠段的长度和代偿的情况,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增加专门的口服营养,并注意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补充电解质。由肠内营养过渡到日常饮食同样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肠道代偿至能耐受肠道营养而不需肠外营养的时间大致是3~6个月,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疾病预后
小肠广泛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除与剩余小肠的长度、部位,结肠保留的情况,是否存在回盲瓣及术后处理是否得当有直接关系外,还和病因及患者手术时的全身情况有关。据文献报道,短肠综合征的死亡率高达20%-40%,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7.5%。但随着治疗措施的改进,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小肠切除后的患者,仍能依靠长期肠外营养存活数年。今后随着小肠移植技术的日趋完善,移植的并发症包括移植免疫反应、多源性感染和供肠功能的恢复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无疑将给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带来长期存活的希望。
温馨提示:1956年pietz提出残存小肠60cm者尚能存活而少于60cm很少能存活的看法。王成恩报道13例其中2例残存小肠在50cm以内,1例死亡1例存活;在60cm以上者都存活,作者认为残存小肠在60cm以上者大都能存活完全胃肠外营养使那些残存极少量小肠的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小肠切除后的患者,仍能依靠长期胃肠外营养存活数年今后随着小肠移植技术的日趋完善;移植的并发症包括移植免疫反应、多源性感染和供肠功能的恢复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无疑将给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带来长期存活的希望。
2014-09-28 1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