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见于儿童或青年,表现为畸特的先天性斜颈、扭转和颈部肌肉肿胀、变硬,但多数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
一、骨化性肌炎的预防
本病是严重创伤的并发症,可以通过努力而阻止它的发生与发展,凡关节脱位,严重创伤的患者。应及时请骨科医师诊治,不要盲目推拿,按摩造成继发损伤,关节脱位。应及时复位如有较大血肿,要及时穿刺抽出后加压包扎,关节创伤宜早期制动。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若有肿胀宜中西医结合,使肿胀迅速消退。对于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若发现下肢有不明原因的较大血肿时,应及时穿刺抽出并加压包扎,这些都是预防严重创伤后继发骨化性肌炎的有效方法。
二、骨化性肌炎的分类
1.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也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只显单一病灶。多见于30岁以前。常发生在外伤后,也有少数病例为并发与其他疾病者,例如发生在偏瘫、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烧伤或破伤风病人。外伤后,软组织内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常于外伤2-3周后,在软组织出现钙化及骨化。病变常出现在易接受外伤的部位,如肘、股、臀部。在邻近长骨的骨干部分沿骨干的方向排列,呈层状骨化,而且于一处或数处可与邻近骨相联。病变很少伸延到骨端及关节的部位。
骨化好发与肱前肌,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与疼痛,肘关节被动与主动活动均受限。疼痛与肿胀减退后在肘关节前方可以摸到一个界线清楚的硬的肿块。因肌肉无弹性,故肘关节伸屈受限;由于肿块的阻挡,屈曲也明显受限。
2.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有时表现为家族性疾患。男性较多见,常发病于婴儿或小儿。
常于生后几岁就被发现患此疾病。早期症状为受累部疼痛、热、肿胀,而后,常于背、颈、肩部皮下组织内出现硬块,剧烈疼痛或压痛。此时,可能合并发烧。随着病灶的胶样化,皮下组织的肿块逐渐缩小,以至变硬而固定的肿块。至此,急性期症状暂告消失,x线检查已可知病灶中有钙盐沉着。接着又可有新的病灶出现。因此,可出现一组一组的肌肉、肌腱、韧带相继受累现象。轻微的外伤就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应避免做活体组织检查。大约于30岁以后,此病就停止进展。本病预后不佳,多见于呼吸障碍或嚼饥骨化所致的慢性饥饿。
2014-09-24 17: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