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无有效的预防措施,诊断里需要与各部位的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要防止栓塞物经瘘口转移引起其它栓塞性疾病。
先天性动静脉瘘多在幼儿时可以发现肢体的肿胀、颜色改变。后天性动静脉瘘多发生在外伤后,病人可有搏动性肿块,而且局部有嗡嗡声。一侧肢体肿胀,静脉曲张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肢体局部皮温比对侧的高,受伤部位有瘢痕、杂音和震颤时,应考虑到动静脉瘘的诊断。
急性后天性动静脉瘘可在受伤后立即出现,或者是在动静脉交通外填塞血块溶解后出现,在损伤局部有血肿,绝大多数有震颤和杂音。慢性动静脉瘘病人的患肢肿胀、麻木、疼痛、乏力。在搏动性肿块局部有嗡嗡声。心力衰竭者可有胸闷、心悸、气急。
尽管近年来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治疗抢救的办法越来越多,仪器越来越先进,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却依然居高不下。尤其到了秋冬季节,天气突然转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开始逐渐增高。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并没有症状,因此必须年轻时就开始预防,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动静脉瘘的预防措施
1.适时添加衣物
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天气转凉时注意防寒,避免呼吸道感染。
2.合理饮食
饮食要平衡,多样化,多喝白开水。严禁吸烟,少饮酒。
3.心理调节
平衡心理、保持乐观。少生气,不发火,学会减轻压力与宽松精神。
4.适量运动
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5.保证睡眠
生活要规律,保证较好的睡眠。
6.定期体检
3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心电图检查,定期做血糖、血脂、尿及眼底检查。
由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病症较多。心脑血管病在发病前,有许多前驱征兆,但由于表现较轻,容易被误认为是身体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这也使得许多患者平时看似非常健康,却突然发病的悲剧不断发生。因此,心脑血管病也被称做“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平时注意有无胸闷、憋气、胸前疼痛、心慌、脉搏异常及喉、胸阻塞感等症状,一旦有一过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不能说话、眩晕、晕厥、头痛、呕吐、昏睡、一眼或双眼失明、复视、走路不稳等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医。
2014-09-24 09: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