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亦不同,如生于眉心的称眉心疔,生于两眉棱的称眉棱疔,生于颊车的称颊疔,生于鼻部的称鼻疔,生于眼胞的称眼胞疔,生于颧部的称颧疔,生于人中穴处的称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的称虎须疔,生于口角的称锁口疔,生于属部的称唇疔,生于颏部的称承浆疔。病名虽异,但其病因病机、辨证基本相同,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颜面部的疖、痈。
一、疔疮的检查方法
1. 尿常规检测: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2. 血常规检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3. 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4.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
5.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必要时应作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疔疮的鉴别诊断
1.疖:虽也好发于颜面部,但根脚浅表,范围不超过3—6cm,一般无全身症状。
2.有头疽:初起有粟粒样的脓头,但逐渐范围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破溃如蜂窝状,范围往往超过9~12cm;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之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疔疮多发于额前、颧、颊、鼻、口唇等部位。依据病程变化可分为三期:
1.初期:在颜面部的皮肤上面有一粟粒样的脓头,或痒或麻,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在3~6cm以上,顶突根深坚硬,犹如钉丁之状。轻者可无全身不适,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成脓期:起病后约5-7天,肿势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后肿势局限。顶高根软。全身伴有发热、口渴、便干、溲赤等火毒炽盛的症状。
3.溃后期:脓头溃破,脓栓随脓外出,肿消痛止,身热渐退,疮口即可愈合。
以上是顺证演变的一般规律。但生在危险三角区(鼻、上唇周围)的疔疮,如若处理不当,或受挤压碰撞,或过早切开等,可引起疮顶千陷无脓,疮口周围皮肤暗红,肿势扩散,甚至头面耳项俱肿,全身伴有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神昏谵语。胁痛气急,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等症状,此乃走黄之象。毒邪亦可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引起脏腑脓肿,或旁窜而并发流注或附骨疽。
2014-09-22 16: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