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王振国抗癌之如何防治大肠肿瘤

      直肠与结肠肿瘤总称大肠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肿瘤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之上,且男性多于女性。全国每年约近4万人死于该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5.3%。大肠肿瘤高发区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香港,以及东北、华北的部分省区。

      请问王振国教授哪些因素导致了大肠肿瘤的发生?

      王振国教授介绍:1、大肠良性腺瘤恶变与大肠肿瘤的关系极为密切。大肠腺瘤转变为恶性肿瘤,是临床上经常能见到的病例,其发病率约为20%~40%。

      2、饮食习惯及营养方式与大肠肿瘤也有密切关联。其高发病区经济发达,人们饮食中肉类、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过多,并缺少精纤维成分,故不利排便,食物残渣长久滞留肠管内,其中致癌物质积聚,会长期刺激肠粘膜导致病变发生。

      3、直肠肿瘤患者,大多数是在原患息肉基础上发生的。直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正常人直肠息肉发生率一般约5%,而45岁以上群体直肠息肉发生率则达到10%。

      4、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可致肠粘膜渗出、水肿,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多发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肿,并诱发大肠肿瘤。

      5、家族性的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肿瘤等,表明大肠肿瘤具有遗传因素。

      请问王振国教授大肠肿瘤有哪些临床症状?

      王振国教授介绍:大肠肿瘤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发展到中晚期, 会出现下列症状。

      1、由于肠道粘膜糜烂、溃疡、甚至肿瘤破溃,出现脓血便和粘液便;有排便不尽和排便困难感,出现便秘与腹泻或二者交替症状,排便习惯改变。

      2、随着大肠肿瘤的增大,排便形状因此变细变形。

      3、因肿瘤局部侵犯、刺激肠道和肠梗阻等原因,出现腹部隐痛、钝痛与绞痛。

      4、在腹部出现肿块,当肿瘤与其他器官或组织无粘连时,尚可推动,反之则较固定。

      5、随着疾病加重,患者将出现诸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等慢性消耗性体征表现;晚期患者可呈恶液质状态。

      6、大肠肿瘤发展到中晚期,由于体积增大或发生恶变,还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急性结肠穿孔、腹膜炎和急性大出血等并发症。[page]

      请问王振国教授大肠管肿瘤如何鉴别与诊断?

      王振国教授介绍:对大肠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且有近72%的患者能够达到5年的存活期。

      1、直肠指检,是目前直肠肿瘤手术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检查方法简单易行。

      2大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3、凡有不明原因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的患者,应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5、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虽不适合作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6、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大大提高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7、CT检查对结肠肿瘤分期、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观察盆肌肉、膀胱和前列腺受肿瘤侵犯状况。

      8、超声显象检查位新的诊断方法,可探明直肠肿瘤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浸润程度,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侵犯部位及大小。

      为能早期发现大肠肿瘤,应普及其病因及临床症状常识,特别是饮食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者、有家族患病倾着、患有肿瘤性息肉者等高危群体,一旦发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泻、贫血等症状,都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尽早进行肛门指检等专项检查,以便及时确诊。[page]

      请问王振国教授大肠肿瘤如何治疗与康复?

      王振国教授介绍: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应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晚期病人,凡能切除的肿瘤,只要病人能耐受手术,均应手术切除,在强调和重视外科手术切除的同时,中医药及放化疗对大肠癌的治疗也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植物肿瘤药材的发现是人类抗肿瘤治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植物肿瘤药材成功的临床使用,使消化道肿瘤治愈率大大提高,这正是抗癌系列药"福康消瘤王"善治肠、胃、食道等癌症的奥妙所在。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迄今仍首推外科治疗。全国第 1 届大肠癌会议提出,浸润性大肠癌根治切除的定义是手术时将肉眼所见及扪及的肿瘤,包括原发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全部清除者为根治性切除,手术时虽能切除病灶,但肉眼或扪及的 肿瘤有残留者属于姑息性手术。因此,对病变局限于原发或区域淋巴结者应作根治性手术;局部病变广泛,估计不易彻底切除,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可作姑息性切除;局部病变较广泛尚能切除,但已有远处转移,为解除梗阻、改善症状亦可作姑息性切除;局部病灶广泛、粘连、固定,已无法切除,可以作捷径手术或造疹术以解除症状;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其他内脏转移,而原发灶尚能切除者可根据病员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同时切除,当然此亦属于姑息性手术。

      2、放射治疗:近 50 年来,尽管外科技术有迅猛发展,但大肠癌的手术治愈率、 5 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 50 %左右,治疗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率较高,故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必须考虑综合治疗。目前研究较多、效果较好的是外科和放射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射、术中放射、术后放射、“三明治”放疗等,各种不同的综合治疗有其不同的特点。对晚期直肠癌,尤其是局部肿瘤浸润到附近组织(直肠旁、直肠前组织、腹腔淋巴结、膀胱、尿道、耻骨支)以及有外科禁忌证患者,应用姑息性放射亦常有较满意的疗效。

      3、放疗和外科综合治疗:

      (1)术前放射

      (2)术后放射

      (3)“三明治”式放疗 为了充分发挥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的优势,并克服两者的不足,采用术前放射 - 手术 - 术后放射的方法,称“三明治”式方法。

      (4)术中放射 为了提高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及减少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近年来有报道采用术中直视下放射治疗。

      4、单纯放射治疗:

      (1)腔内放射 病灶选择适当,早期直肠癌局部控制率可达 96 %。

      (2)单纯外放射 对局部晚期肿瘤、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病人,应用外照射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有时不能作手术的病人,经放射治疗后,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正在进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新的射线棗中子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正在进一步探索中。

      5、化学治疗:

      ( 1 )单一药物治疗: 5-Fu 现为大肠癌标准化疗的基础。 5-Fu 疗效与病灶部位有关,以有效率计,腹部病灶为 32 %,淋巴结转移为 25 %,肝转移为 24 %,皮肤及皮下转移为 16 %,其他部位为 8 %,而以肺转移最差,为 6.4 %。

      ( 2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或不增加毒性、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出现等优点,已有不少联合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基本上均包含有 5-Fu 。

      ( 3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使用对某种肿瘤有活性的抗肿瘤药物对根治性治疗手段进行辅助,对大肠癌而言是指对手术而进行辅助化疗。大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开展已久,以 5-Fu 应用最多。 5-Fu+CF 已取得优于 5-Fu 单用的结果, 5-Fu 与 MTX 、α -IFN 及 DDP 的并用可提高有效率或生存率。[page]

      请问王振国教授什么是治疗误区?

      王振国教授介绍:(1)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重视不够。

      (2)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放弃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3)西医无法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才寻找中医药进行治疗。

      (4)认为中医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为治疗关键。

      (5)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后而放弃有效的综合治疗。

      1) 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重视不够。

      2) 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放弃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3) 西医无法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才寻找中医药进行治疗。

      4) 认为中医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为治疗关键。

      5)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后而放弃有效的综合治疗。

      1.晚期直肠癌便意频数、里急后重的中医约治疗 晚期直肠癌由于肿物不能切除,肿瘤表面的组织坏死糜烂、感染及肿瘤本身的刺激,可使病人便意频数、里急后重,苦不堪言,西医对此无特别方法,即使行结肠造口后,此症状亦不能有很好的缓解、中医认为此多为脾不健运,中气下陷所致,到后期则致肾阳衰微,无力温煦脾阳-治疗上可应用黄芪、党参、补骨脂,仙灵脾一类补气温阳药物,并用升麻、柴胡等具有升提之药,以调本病之本、但此时病人往往出现大便滑脱,补气升提,温煦脾阳尚不足以治疗大便频频泄泻一症。根据滑者敛之法则,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尚心用乌梅、赤石脂、诃子肉等,以收敛止泻。赤石脂可用量较大,往往能起到约到症减的疗效,乌梅不仪有涩肠小津的作用,且尚有"去青黑痣,蚀恶肉"之功效:因此,笔者在治疗大肠癌时,亦常用此药,且屡获佳效?

      2. 晚期癌肿疼痛的处理直肠癌晚期侵犯骶丛神经,常引起剧烈疼痛,此是瘀血与湿热毒邪互相交结而致,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在治疗上一定要考虑行气活血化瘀这一类药物的选用,以怯除恶血和排除恶毒,临床上常用上木鳖,魁箭羽,地鳖虫等活血化瘀药,土木鳖一味性温有毒,既消肿块,又有止痛之效,当推首选之药物。晚期结肠肿瘤所致腹痛,除腑气不通,经脉瘀阻外,尚有恶血瘀结。《医林改错》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因此,治疗上需侧重两个方面,--是祛瘀消肿,可选用红藤、半枝莲、土木鳖,鳖甲等,另一方面,尚应选用行气导滞之药如木香、枳实、厚朴、陈皮等;二者结合应用,对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2014-09-22 16:12:34